清流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云集神话百亿电商新星背后的传销阴影 [复制链接]

1#

年5月30日,四川人钟华终于将妻子的手机狠狠地摔在地上。

当初,妻子提出做云集,他没有反对。陪着她去云集杭州总部参加年会,家族群里“大家仿佛像看小丑一样看她天天发广告”时,他会给妻子捧场。

但他现在实在受不了,“已经用光所有家人的手机号,开始疯狂加附近的人”。家里堆满了印着小黄鸡的快递箱。

他提出想看看“在云集上到底花了多少钱”,妻子竟离家出走,丢下了正在哺乳期的儿子。

近一个月前,这家令钟华妻子如此沉迷的公司——云集(Nasdaq:YJ)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立仅四年、营收超百亿,云集俨然成为电商界最炙手可热的新星。

年5月3日,云集创始人肖尚略将上市仪式的主会场放在了杭州。不足字的致辞中,这位年出生的安徽人数次感恩杭州,“是我的第二故乡”。

但其实就在两年前,杭州并不认可云集。年5月,杭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认定云集以“交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的行为开展网络传销行为,违反了《禁止传销条例》。

被调查后,云集离开了高新区,将注册地迁往下城区。招股书中,云集强调,“杭州有关监管部门口头确认其目前的经营活动是合法的”。

南方周末记者联系了云集所在辖区——杭州下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回应称,目前还没有看到过招股说明书,“招股说明书不需要我局审核,是企业自身的行为。作为市场监管部门,我局没有口头确认这种形式。到它上市征询之日截止,暂未发现云集存在违法行为”。

行政处罚公布后,肖尚略曾发出公开信说,处罚针对的是年2月前“云集微店App社会化地推模式”,对过去存在争议的部分已经进行了彻底整改,得到了政府监管部门的认同。

针对云集的这一说法,南方周末记者向杭州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求证,该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年1月下旬,本局根据群众举报,对‘云集微店’购物平台主体浙江集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发展店主过程中存在的‘入门费’‘拉人头’和‘团队计酬’等涉嫌传销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调查,并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年5月本案调查终结,本局依法对当事人前期的传销违法行为作出了行政处罚。调查期间当事人停止了上述店主招募方式”。

年1月下旬到年5月,云集暂停了付费会员的招募,直到它将运营主体变更为浙江集商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之后,才以新公司的名义重新启动了会员招募。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集商优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注册地是下城区,不再属于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管辖范围。

从定性为传销到纳斯达克上市,云集摆脱了传销模式吗?

1

与微商携手

云集最初的崛起,得益于微商的协助。

年最初创办云集时,肖尚略邀请了近20位微商大咖加入云集,李子奇正是其中之一。彼时韩束、一叶子、tst庭秘密正红极一时,依靠大量的微商代理迅速起量。

“就像是军阀混战一样,看你这个队伍有多大,在整个中国的版图上有多大的面积。”李子奇自认是当时颇具实力的一个团队,而云集尚处于襁褓中。

他们当初愿意跟着肖尚略,是发现他如微商圈的一股清流,“他自己本身比较朴素,不像微商圈的老板们一见面,就是先拿20万花花。我们经常吃饭,可能就一份小龙虾和一个蛋炒饭,喝点啤酒,一聊就聊四五个小时”。

肖尚略最初创办云集的口号就是为微商卖家提供高品质、一站式的产品与服务,提出“不囤货、代发货,做甩手掌柜”,试图将传统微商聚集到云集的平台。

年,也是微商代理们最迷茫的一年,主流媒体对微商集中炮轰。微商代理们需要自己进货、囤货、出货,导致库存压力大。云集的出现正好解决了他们三大痛点:假冒伪劣、囤货压力、售后服务。

云集采用的是京东自采形式,平台从品牌方采购商品,售后及物流由平台负责。这是一种典型的“重”模式,需要的投入不小。

而对这样一个刚刚诞生的平台来说,微商毫无疑问是一条可借助的捷径。

微商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忙卖货——转发商品链接,商品交易成功后,赚取云集支付的佣金。

最开始,云集创始人肖尚略计划是让微商们免费开店,任何人不需要缴纳平台费,只要卖货就给佣金,更接近于淘宝客的模式。他曾试水开过一万家免费店铺,但效果并不理想。

此后,肖尚略改变策略,收费开店。“元平台费,相当于一天一块钱。”李子奇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才把项目盘活。”

收费的奥妙在于,这为云集搭建起一条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云集里有许多个“团队”,每个团队中有一位合伙人和数位导师。团队每进一位新会员(即店主),对应的导师可得元培训费,导师上面的合伙人可得70元培训费。

平台费将加入云集的每一个人都紧紧捆绑在一起,为云集积累了最早的一批会员,也给云集埋下了危机。

2

戴上“白手套”

年2月,杭州市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接到举报,对云集涉嫌网络传销的案件立案侦查。一年后,云集收到了一张万元的罚单。

“拉人头”“收取入门费”“团队计薪”,云集模式符合了传销的三大特征。

经过整改,云集微店改名云集,平台服务费换成了“开店大礼包”,购买一个元的开店大礼包才可以成为云集的会员,合伙人与导师没有了,但出现了服务经理与客户经理。

原本公司-合伙人-导师-会员的四级团队计薪制,如今改为了三级计薪:服务经理-客户经理-会员。

云集和服务经理中间,插入了一个第三方劳务外包公司。服务经理及客户经理不与云集直接发生关系,而是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兼职劳务合同。以前的“人头费”也变成了一种更体面的奖励:“雏鹰奖”。

采用类似模式的环球捕手、达令家等一系列社交电商纷纷效仿云集,将团队中的代理们外包给第三方公司。

目前,与云集合作的第三方服务公司一共有五家。他们根据云集提供的标准选择和考核经理,晋升和利润分成依然与“人头”紧密挂钩。

云集里有许多社群,每个社群都有一个服务经理,底下有数位客户经理。多位云集经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直接发展21个付费会员,同时所在社群发展了80个以上付费会员,可以升级为客户经理。直接发展31个付费会员,所在社群发展了个付费会员,同时前三年销售额超过万,可以升级为服务经理。

升级之后,每个季度都有考核。客户经理当季度社群商品销售额要达到5万元以上或者当季度社群新增店主超过3个,且新店主活跃度大于60%。服务经理当季度社群商品销售额要达到40万元以上或者新增店主数超过30个人。

完成考核后,客户经理每个月有元底薪,每加入一个新付费会员都有元雏鹰奖,此外还奖励社群销售利润的20%。

服务经理每月有元底薪,每个新付费会员给予80元雏鹰奖,奖励社群销售利润的8%。

表面看人头费只有两层:服务经理和客户经理,事实上这部分费用,经理可以与店主们协商,以现金红包返还一部分给拉新的店主。

多位云集客户经理表示,如果南方周末记者愿意为他们拉来团队,可以返还一部分佣金,“元里面返还的有客户经理的元和服务经理的80元,扣掉要交的7%的税,拿到手就是.9元,这部分可以返你元”。

云集通过这种颇具争议的人际推广的方式,获取了大量会员。

财报显示,市场营销方面的花费,云集年共投入了9.55亿元,同比增长34.89%。收入方面,年共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97%。

3

切割微商

云集一直在尽力避免被描述为微商,而是用“社交电商”取而代之。

据云集早期一位合伙人回忆,当时“微商”已经妖魔化了,“晒房晒车晒收入,卖假冒伪劣的面膜,大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微商,就用了社交电商,听起来就高大上不少”。

年11月,云集在开曼群岛成立离岸控股公司筹备上市,眼看着手中的期权即将变现,几个重量级的服务商却在此时关闭了服务商通道,离开云集。

据36氪报道,云集方面称是自己主动清理了体系内的微商队伍。李子奇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他们是主动离开,“云集变了,不再像当初的君子之交”。

离开云集时,李子奇粗略算过一笔账,三百万云集店主,“我的社群占据了半壁江山”。他自认陪伴云集经历了最艰难的岁月,年年初,云集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时,他过堂受审时也没想过要离开。

可是等待了三年,最初加入时曾允诺的种种回报,“期权、职务、供货特权等均未兑现”,甚至数次单方面改动利益机制,导致收入每况愈下,“我们后来才发现当初他们悄悄更换了公司主体,而我们的合同都是和前一家被罚的公司签订的。”李子奇说。

年年底,云集还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形象大升级,除了更换了新的logo,“自用省钱,分享赚钱”这句slogan也替换成“到云集,享受批发价”,不再强调赚钱,仅仅突出省钱。

和大多数微商项目一样,依靠团队计薪方式获取的增长总会遇到瓶颈期,最后只能降低门槛来保持规模。

年双11前的10月20日,云集宣布“0元开店”活动,取消元的套餐费,仅仅24小时内涌进万免费会员。这一年,云集拥有了万用户,其中付费会员是万。

此后,云集又推出了黑马计划,免费发放季卡会员。在三个月内,会员可以从自己拉入的会员销售额中获得分成,“满得10块,满得20,以此类推,60元封顶”。

上市前,云集再一次调整策略,不再提社交电商,而是宣布allin“会员电商”,自称“会员电商第一股”,对标会员制零售巨头好市多。云集的底气在于,年,66.4%的GMV(网站成交金额)来自付费会员购买,会员人均消费高达元,而非会员人均消费只有元。

云集最初采用京东的自采模式,自己进货卖货,赚取商品差价,直到最近才开始试水开放第三方供货商入驻。招股书显示,云集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块,一块是会员费,另一块是商品销售的收入。年云集会员收入15亿,占总收入的13.6%,而商品销售收入占据87.5%。

作为知名的会员制零售企业,好市多主要的策略是以赚会员服务费为主,主动将销售毛利率控制在14%以内,以超低价和高质量体验的服务留住顾客。

云集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云集的会员收入正在减少,从年一季度的2亿降到年一季度的1.5亿,对此云集方面的解释是,“由于公司业务扩张,允许符合特定要求的个人成为会员而无需购买会员套餐”。

4

拉人头赚钱

服务经理邓芷晴是一名湖南的乡镇干部,三年前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经营云集。依靠不断拉人,已经拥有了近千人规模的团队。

三年来,邓芷晴坚持发朋友圈推销云集,一天不落。北京的服务经理任欢也是坚持每天定时将产品信息转发到自己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