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曹操(挟天子)之外,董卓可以说是唯一一个在法理上具有全国统治性的军阀,因为董卓曾经控制过东汉的朝廷。董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天下已经大乱,藩镇割据的苗头已经出现。
虽然董卓有幸在《三国演义》第一篇中就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但罗贯中笔下的董卓只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丑。对于董卓的出身,罗贯中只是简单提到了“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演义中的董卓除了“身体肥大”,几乎就没有特别深的印象。其实董卓在青年是一个标准的豪侠,因为性格豪爽,在西北边地结交不少朋友。董卓不仅力大如牛,而且箭术极好,可以说是一身好功夫。因为董卓的武功强悍,讲究以力服人的当地羌胡都特别地怵他,所以董卓在陇西混得很滋润。
董卓当然也不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他至少懂得拉拢人心,能做到这一点并不简单。董卓和西楚霸王项羽都是练家子,但项羽为人吝啬,爱爵如命,还不如董卓豁达豪爽。董卓后来以军司马的身份参加了东汉官军对叛羌的征剿,朝廷赏了他九千匹缣。但董卓却做出了一个惊人决定,将这些缣全部分给手下有功弟兄们。董卓自出道江湖以来,因为勇猛能战,加之豪爽仗义,最终还是在官场杀出了一条血路,成为西北地区赫赫有名的诸侯。
但乱世诸侯们要想坐稳江山,还必须符合一个条件,就是一定有要自己的战略根据地。千万不能学黄巢、李自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看上去很爽,但一旦遭到战略性失败,连个退路都没有。中平六年(公元年),东汉朝廷调董卓进京,任职少府。少府是九卿之一,通俗一点说,少府是专给皇帝负责私房钱的内务总管,平时管一管账房,查看皇帝的私库又进了多少服饰、宝货,是个有名无实的闲职。董卓在陇西地区混得有滋有味,当然要拒绝,不过他不会公然和朝廷唱对台戏,而是借口说手下弟兄坚决反对他入京任职少府,死活不让他离开陇西。朝廷召董卓进京就是想解决董卓的兵权,见董卓不上钩,只好退而求其次。将董卓调任为并州牧,不能让董卓长久在陇西驻扎,藩镇就是这么培养起来的。
董卓觉得这买卖挺划算,虽然离开了陇西,但以前他就曾经做过河东太守。而且董卓知道朝廷内部不稳,河东离洛阳非常近,一旦朝廷有什么变故,董卓就可以立刻杀进京师,成就一番大事业。董卓的战略判断力确实很强,没多久,洛阳就发生了重大变故。大将军何进和以张让为首的太监兵团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而刀兵相见,为了拉个帮手,何进私下请董卓率兵进京。董卓立刻率军南下。还没等董卓进洛阳,愚蠢的何进就被太监们给干掉了,随后袁绍等人又将太监兵团一锅端了。外戚势力和太监势力就这样同归于尽了,但他们留下的权力真空正好由以董卓为代表的藩镇势力来填补,董卓也适时地发现并抓住了这次商机,顺利地捞到了第一桶金。
董卓够聪明,他想出了一个“虚张声势”的办法,他让弟兄们每天晚上悄悄出城,然后第二天一早,董系人马打着大旗,大摇大摆地进城。经过四五天的折腾,董卓给京城各界造成了他至少有十几万军队的假象。稳住了局面后,董卓做的最大一票买卖就是废立皇帝,将他看不顺眼的少帝刘辩给废掉了,改立陈留王刘协。董卓废立的原因表面上是刘辩木讷,刘协机灵,而且董卓和从小养育刘协的董太后攀上了亲戚。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刘辩年龄太大,当时已经十七岁了,而刘协只有九岁。如果董卓能控制朝廷,刘辩的年龄显然不符合董卓专政的要求,想找借口都没有。立九岁的刘协,董卓就可以打着皇帝年幼不能理政的旗号专权。只是董卓下手太狠,废掉刘辩也就算了,董卓居然毒死了少帝。董卓以为这样可以铲除后患,但这步棋董卓明显下臭了,弑帝杀君在封建时代是头等大罪,董卓杀了刘辩,便自动丧失了道义高地,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
朝中残存的清流官僚集团本来就对董卓不太感冒,加上刘辩无罪遭弑,激起了士大夫们在感情上的强烈反弹。虽然他们的反抗都被董卓通过武力强行镇压了下去,但董卓的形象却被自己的野蛮行径越抹越黑,臭名远扬。董卓得志后,他骨子里的野蛮彻底爆发,经常无故杀人取乐,手段非常毒辣。董卓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天下人,尤其是京城外的地方藩镇势力。为了避祸,董卓一把火烧掉了繁华的洛阳城,迁都到了长安。迁都又是一步臭棋,这代表着董卓的战略方向从统一天下变成了割据一隅,在气势上就矮化了。还有一点,迁都是强制性的,京师乱成一团,如果不是袁绍等关外讨董的藩镇互相猜忌,坐失良机,一战大胜董卓,人心一去,董卓早就完蛋了。
董卓本来有机会像后来的曹操一样,挟天子令诸侯,据中原形胜之地,逐步实现统一。但董卓的所作所为,证明了他不过是个乱世草头王,和曹操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如果董卓能一改从前的恶习,善待百姓,安慰将士,据关中而王并非是一个梦想。但董卓却选择了一条道德上的不归路,依然酷杀成性,搜刮百姓,别说天下乱得不成体统,就是关中地区,也已经被董卓折腾得几近崩溃。当然道德的缺失还不足以使董卓破产,董卓最大的问题还是失去了朝中士大夫清流和身边中下层官僚武士集团的人心,当这些人决定成为董卓的敌人时,董卓的下场已经注定。初平三年(公元年)四月,在司徒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与董卓的干儿子吕布等人合谋下,一举击杀董卓,为天下铲除了一大祸害。
董卓进入京城官场不过两年多的时间,却弄得人神共愤,董卓的死彻底引爆了长安各界积压已久的愤懑之情。董卓被杀后,举城狂欢,“百姓歌舞于道,长安中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虽然说人心的向背在乱世中不一定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董卓在短短两年将人心败坏得这么彻底,可谓是历史一大奇观。董卓完蛋了,他的七姑八婆一个都跑不了,史称“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