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文宏不是英雄,这是张医生的幸运,是上海 [复制链接]

1#
皮肤白癜风专家 https://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冰川思享号特约撰稿

关不羽

上海男人的形象一度极为糟糕,这要感谢喜剧演员巩汉林——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不知道他了,他的搭档、传闻也是他干妈的赵丽蓉老太太去世后,巩老师的人气也就没了。

巩汉林表演的上海男人首先是娘得不像话,其次是各种奸。再加上他那娇小的身材,基本上勾勒出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世纪之初上海男人在中国大众的印象。

后来姚明为上海男人扬眉吐气了,至少俯视巩老师头顶的身高,证明了身材方面的刻板印象。医院的张文宏医生红遍全网,更接近上海男人的日常形象。

不过,张医生业务过硬是没话说的,因“硬核金句”走红让人有点意外。他的很多话,在上海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不这么说,还能怎么说?

“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

“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因为我们读的书不一样,我讲的每一个汉字你都能听明白,但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估计张医生说这句时,没有任何特别的准备,医院给病人家属可能就是这么说的。

这在上海人之间没问题。上海人最服气的是专业技能,你有我无我服你,天经地义。这座城市始于工商业移民,家世背景之类的先天因素比较弱。一个普通人在上海的起点可能是童工、可能是学徒,后来是学生、是打工的。大家都是从新手村的一把破剑开始打怪升级,到最后自己的顶点,安身立命的资本不就是一路点开的技能树吗?

对自己的技能自信,对别人的专业能力尊重,比起出身、财富、官位,专业水平更能让上海人服气。

上海人对这种自信有一个很微妙的词“老嘎”,“张医生老(很)老嘎额(的)”可能是上海人看他说这段话的第一感受。

微妙之处在于,“老嘎”的评价含有一点点妒忌、有一点羡慕,但是没有“傲慢”、“自大”的贬义。有点类似于英国贵族的“Pride”,但“老嘎”是不需要血统的,只需要你对自己的专业懂行,手艺精湛。

而且也不是张医生这样知识精英的特权,一个工匠、技术工人也可以很“老嘎”,比如张医生家装修时,贴墙纸的工人都可理直气壮地和张医生讲“我跟你讲你一定听不懂”。

“我为什么要亲自去查房,要讲良心的呀!”

说上海男人小气,可能是有道理的。

上海这样的移民城市,熟人圈很小,是陌生人的世界。加之人口密度高,竞争激烈,熟人社会的人情世故规则失效。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界限分明。你不占我便宜,我不占你便宜,是人际往来的起点。

“防火防盗防同事”出于张医生之口一点也不奇怪,有没有疫情都是这个道理。上海人从不默认熟人等于朋友,同事就是工作关系,和私交不是一码事。既然如此,提防是当然的。上海人活在一种高度戒备的状态中,只是不露峥嵘。

但是,界限分明的上海人不“奸”,这座城市自有一套道德标准,“奸”的风险很大。“我为什么要亲自去查房,要讲良心的呀!”、“不要欺负老实人”,在这个被“扔钱就走”“带病上岗”多次辣眼睛的特殊时期,被大家当作一股清流。

但是,这在上海人的标配,是日常生活的常态。

在这个极端务实的城市里,道德宣示没有多大传播空间。本地新闻也很少那种圣徒式的正面形象,因为那没有用。精于算计的上海人是“实时更新数据”的,你承诺什么、兑现多少,你从中取利多少、是否合理,都在周围“人肉超算”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