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在家追剧《以家人的名义》,有一幕真的笑死我了。剧中被两个爸爸和两个哥哥带大的高一女生李尖尖,在一家人吃饭时大声宣布:
“我来例假了!”
四个大男人一声没敢吭。
场面有多尴尬呢,这么形容吧,要不是进度条还在走,我差点以为是网卡了。
常规操作,尖尖挨骂肯定是少不了。出乎意料的是,剧中爸爸、哥哥们没指责,甚至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开口:“恭喜尖尖,成大姑娘了”
结果就是一家又欢欢喜喜的吃上了饭,而这个清流操作也圈粉无数。
看到这,师弟真是欣慰了一下,终于有影视剧能够正面谈“月经”这件事了,被妖魔化的性教育也能够见太阳了。
1
性教育最难的,是摆脱“成人的羞耻感”
一句“恭喜”,炸出了很多相关话题,也有很多人在评论下面谈起了童年的经历。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看电视,突然男女主深情一吻,整个家悄无声息,安静的空气中传来妈妈的一句:“把头转过去!”
稍大点来月经,去洗手间要把卫生巾藏在袖子里,走在路上不小心掉了,愣是不敢捡,就怕有人发现。仿佛那种羞耻感,就是我们与生俱来,必须背负的。
在传宗接代依旧被称颂为美德的今天,来月经却还是遮遮掩掩,上不了台面的事。
课堂上一直该科普的“性教育”,也沦为老师嘴里的“自己看看课本”。
好像只要不提,性就不发生,上次看到这么荒唐的说法,还是老师在课堂给我们解释,什么叫“掩耳盗铃”。
这种强加的性羞耻,更多是来源于成年人对其的妖魔化。“洪水猛兽”+“潘多拉魔盒”是很多小朋友对性的初印象。
“不能问”、“羞不羞”、“以后少说这个”反倒成了父母对性教育的全部概述。
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的一句话:“当我们谈论性时,没必要装神弄鬼”
看似保护孩子的“非礼勿视”、“闭口不谈”,正在将孩子一步步推向危险。
2
“闭口不谈”的性教育,将孩子推向危险
调查数据显示,10%的孩子可能在18岁之前遭遇过性侵,60%~90%是熟人作案。
公益组织“女童保护”年一项调查表明,在中国,一些儿童性侵案就发生在受害人家中,甚至侵害发生时,受害儿童的监护人就在家中。
年9月,广州刘女士发现女儿内裤屡有污渍,带着9医院检查,竟被诊断为处女膜陈旧性破裂,并患有盆腔炎、阴道炎等妇科炎症。
在母亲的安抚下,女儿才慢慢吐露,说小睿爸爸摸过她5次,有3次是用尿尿的地方摸的。
小睿爸爸就是是离家一步之遥的相熟邻居!
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9岁女儿已经被侵犯了三年之久,母亲对此浑然不知。
“以前看到女儿内裤有破洞以为是孩子贪玩,裤子破了就丢掉。”
甚至就连送往派出所的证物也是从垃圾桶中翻出。
“女童保护”组织也曾发表过相应分析:“儿童没有接受过防性侵教育,缺乏防范意识,家长对此也很无知,给了施害人可乘之机。”
面对危险,孩子的力量根本无法抗衡,唯一的方法就是向大人求救。
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护?当孩子无法判断危险时,他又该怎么向大人求助?
重庆曾经曝出一件令公众愤怒的新闻。据网友爆料,医院一男子将手放在未成年女孩的裤子内摸其下体。
期间,女孩起身去检查回来后,男子再一次将手放进女孩裤子内,全程女孩都在玩手机,无反抗情绪。据事后警方通报,医院猥亵女童的男子为女孩姑父。女孩面对非礼的行为,没有挣扎,没有反抗,已经习惯。
公共场合男子就敢这么猖狂,没人的时候,放肆程度我们根本不敢想象。
从小一直在宣传的“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要给陌生人开门”,唯独到了性教育,大家选择了沉默。
这种沉默成了孩子面对危险时唯一的“武器”。这种可怕的“武器”只能衍生出更多的忍耐与罪恶,将更多的孩子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性不是秘密,性也不羞耻,性教育这堂课,永远不要让坏人来教。
最后想以一个15岁女孩关于性的理解来做结尾:关于它、关于生命、关于你
橙黄光影落于白墙
泛着粉红的手指沾上水
写下新认识的字
它是幼嫩心中懵懂的好奇
是师长眼中忽闪着的躲避
它是阿姊羞红了的脸庞
是不可以被询问的
禁忌着的秘密
不
它就是它啊
生命伊始的第一个定义
它是关于身体的广泛课题
从诞生直至死亡
而非仅指一类行为
它是关于生活的常识
包含自尊自爱
而非仅是面红耻辱
它被世界曲解在阴暗面几千年
如今阳光下让我们正确地普及它
全面性教育,关于身体,生活,与世界”
今日互动话题:
“你是如何给孩子做性教育?”
大家可以留言区分享下,那些你的好方法,做一次生活的分享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