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股吹进心田的清风读主角有感 [复制链接]

1#

读完《主角》,久久不肯放下。一遍又一遍地看笔记,小说的情节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回放。每看到印象深刻的部分,就会重新翻开小说,再把这部分情节细读一遍。所谓“三月不知肉味”,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按我之前的印象,在当代作家群里,陕西作家的领军人物应该是路遥和陈忠实,代表作当然是《平凡的世界》和《白鹿原》。《主角》让我改变了这个看法。它的作者陈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陕西作家的又一领军人物,《主角》也完全可以和《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媲美!

《主角》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至纯至美的艺术形象,这是当代文学的一股清风。这股清风令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主人公忆秦娥外貌纯美,心灵纯美,扮演的戏剧人物纯美,纯美得让人心醉,让人欲罢不能而又不忍亵玩。忆秦娥在几个老艺人呕心沥血的培育下,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那一刻,就给人以“众星捧皎月”“清水出芙蓉”的美感和震撼。读到忆秦娥被“纨绔子弟”刘红兵穷追死缠,以至最后嫁给刘时,内心五味陈杂,纠结不堪,有一种自己的姑娘被流氓霸占的感觉。后来,忆秦娥又被画家石怀玉打动并嫁给石,又一次让人惋惜、纠结,有一种美好的东西被毁灭的悲愤,甚至痛恨作者的安排——一朵圣洁的花这样被“糟蹋”。然而,观后冷静下来细想,惟其如此,才能衬托出独一无二的净美的忆秦娥;惟其如此,才能给读者展现忆秦娥“天然去雕饰”的纯美。因为,能让肮脏的刘红兵良心发现,能让挑剔的画家倾倒,并拿出生命呵护,正是对忆秦娥最有力的衬托。忆秦娥对戏曲的忘我和痴迷是纯净的,她练功唱戏没有丝毫的功利之心;她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的“傻”是纯净的,她几乎不知道“主角”有什么意义,更不知道它有什么好处。这样的纯净,在今天这个时代,显得尤为清新,因为我们的眼睛快要被霓虹灯闪模糊了,能有这样一股清流滋润心田,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精神享受。

至纯至美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样板化,而读完《主角》,丝毫没有这种感觉,反而感觉到的是真实自然。

进剧团学唱戏,虽然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对忆秦娥来说,完全没有放羊自由轻松,所以她的厌学是真实的。“十年动乱”刚结束,衣食无忧的孩子们不喜欢传统戏;几个老戏骨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害怕本事“烂在肚子里”“带进坟墓”,害怕传统的好东西断送在自己这一代而愧对祖先,迫切需要找到有条件的、肯吃苦的徒弟;而烧火帮厨的忆秦娥除了吃苦,一无所有,心无旁骛。这样,老戏骨们选择忆秦娥也就成了必然。忆秦娥舞台上的融入,正造就了生活中的“傻”。而这种“傻”,使她除了练功演戏,再无其他爱好。对金钱没兴趣,对官场没兴趣,婚姻不是自己情愿因而也没有多少兴趣,那就只有静心练功了;放羊时期没有朋友,剧团里的朋友在一起,唯有鄙视、嫉妒和嘲讽,没法玩到一块,只好独自练功;丈夫不守家,独自在家看孩子,无聊的时候也只好练功。不想唱戏是真实;没事可做也没事会做,只好唱戏,也是真实。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高远的志向,“无意插柳柳成荫”,天然造就了“一代名角儿”。这一切都丝毫找不到作者雕琢的痕迹,都显得那么自然和真实。

然而,这正体现了作者的高明。这种高明,绝不仅仅是因为作者是一位资深剧作家而擅于戏剧性地设置情节,更是因为作者有深厚的生活积累。这应该是作者常年与戏剧结缘甚至曾经担任剧团团长的结果。舅舅胡三元的司鼓技巧的精彩描绘如在眼前,幕后旦角的化妆过程令人心悸,幕天席地唱大戏的场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读者徜徉其中,竟忘了自己究竟是在台前,还是在幕后。

读《主角》,除了被主人公的命运所吸引,除了徘徊在台前幕后饶有兴趣地领略这一神秘的生活圈子,自始至终还感受到了作者陈彦先生的笔尖上饱含的感情。

忆秦娥应该是作者用一生心血孕育的“娇儿”。小说以忆秦娥的戏曲人生为主线,跨越四十多年。忆秦娥的人生历程,充满坎坷,有起有伏;她犯起“傻”来那是真傻,“消失”几天跑来跑去“开证明”以示清白;她固执起来让人不可理喻,领导、家人、恩师谁劝都没有用。然而,忆秦娥永远是透明的忆秦娥,永远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忆秦娥,她的缺点也让人爱怜。这一切都源于作者对主人公倾注了太多的感情。在忆秦娥的成长路上,有舅舅的疼爱,有胡老师、米老师、宋师傅的关爱,有四位老艺人的精心栽培,还有秦老师的教诲、剧团团长的照顾,甚至还有“混混”丈夫刘红兵的疼爱,等等这些,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主人公的怜爱和呵护。还有,老戏人苟存忠为了艺术的传承,呕心沥血,累死在舞台上;舅舅胡三元,可以容许别人糟蹋自己的身体和名誉,却不容许糟蹋艺术;下乡演出,宁可顶风冒雨,也绝不准许“夭戏”;“不是为耍水袖而耍水袖”“不是为舞剑而舞剑”“最高的技巧,都藏在人物的感情里面,若没有感情,那只是杂技”!还有乡村百姓对戏曲的由衷地热情,对名角儿最淳朴的爱戴。这些感人的故事和对戏曲的理解,总让人觉得,有一种深沉的感情充盈在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那就是,作者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戏曲——秦腔无比深情的爱,对秦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殷切渴望,当然也是对家乡土地家乡人的深沉热爱。仅此,就足以令人尊敬。

今天,小说已经被作家写得越来越高深。人物塑造追求复杂化,情节安排追求错乱化,语言描写追求深奥朦胧,更有网络小说以纯粹地编故事为目的。而《主角》,以最朴实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以一个中心人物为主线,人物形象晶莹剔透,语言朴素无华,却能够深深地吸引读者,我想,主要原因就是这部作品承载着作者深沉的感情。读着这本书,你会被这种感情所包围,你会产生疑问:戏曲真的有这么大的魅力?你会沉下心来,去认认真真看几场戏,找一找忆秦娥的影子。若如此,作者陈彦该偷着乐了吧!因为这恐怕就是他的真正目的。

不知怎的,写个心得还这样激动,看来,我真的是不能自拔了。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主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