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人意志力强大有多重要这位状元告诉你, [复制链接]

1#

勤杂工看守美貌女贼一整夜,反复写4个字再烧掉,后成为帝国宰相

人活着,几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内心的思想交锋,与自己的种种欲望抗衡。在强大的欲望面前,我等凡夫俗子的意志显得太薄弱,如同螳臂挡车。比如老烟枪戒烟、减肥者节食,意志不坚者大都一败涂地。

配图

如果一个人的意志力足够强大,往往就能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更优秀者就是人生大赢家。在古代,说不定就可以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妨看看明朝的一个励志故事。

清朝人编撰的《百孝图》收录了古代一百个以孝行闻名的人物,其中有一个明朝的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名叫曹鼐(nài)。曹鼐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比起那些投机钻营的政客,他是明朝官场的一股“清流”,是靠着人品和才干上位的。

配图

曹鼐字万钟,直隶宁晋人,也就是如今的河北邢台。《明史》记载,曹鼐“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意思是,少年时的曹鼐为人刚直豪爽,胸怀大志;由于亲生母亲不在了,他对继母极为孝敬,继母也通情达理,把他视为己出。十里八庄的人们交口称赞这对母子。

曹鼐勤奋好学,作诗、写文章都颇有法度,在明宣宗宣德初年参加乡试中榜,被授予代州学正。学正是正九品,虽说职务不高,好歹也是个小官。而曹鼐的反应令人诧异,他觉得当学正无聊,主动要求换个繁忙的工作,职务再低点也无妨。

于是,曹鼐被分到泰和县当了一名典史。典史说白了就是县令手下的勤杂工,根本没有品级,属于“不入流的”职务。这工作待遇差不说,什么杂活都得干,甚至还得帮治安官抓贼。但是曹鼐不在乎,东奔西跑,乐在其中。

明宣宗朱瞻基画像

泰和县就是今天安徽阜阳的太和。有一次曹鼐接到治安任务,奉命抓捕一个盗贼。曹鼐单独行动,很快将盗贼擒获。令人意外的是,那是个女贼,还非常美貌。

当时天色已晚,曹鼐只好押着女贼找到路上的一处驿站,准备休息到天亮再回去。女贼被绑了起来,曹鼐坐在一边看守,也不敢睡觉。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曹鼐本就觉得尴尬,女贼却动起了心眼,想设法逃走。

配图

她一直拿眼瞄着曹鼐,并出言挑逗。曹鼐血气方刚,说不动心是假的。但他不愿犯错,呵斥女子道:“我可是童子身,你给我规矩点!”可美貌女贼仍是对他眉目传情。

曹鼐几乎按捺不住冲动,窘迫万分,心猿意马。怎么办呢?他强压心头的燥热,开始在油灯下写字,写完了盯着看一会儿,然后烧掉,烧了再写,写了又烧。反反复复写了好多纸片,都是四个字“曹鼐不可”。分开读就是,曹鼐,不可,劝自己不要犯错。

一夜间,曹鼐写了几十个纸片,终于熬到了天亮,这才如释重负,将女贼批评教育一通后遣返回家。这件事让颇具柳下惠之风的曹鼐声名鹊起,“曹鼐不可”也成为一个历史典故,被收录在一些史料笔记等古书里。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宣德八年(年),曹鼐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一举拔得头筹,名列进士榜第一。明宣宗下旨在礼部设宴款待曹鼐。明朝中后期礼部的进士宴正是曹鼐开了先河。

关于曹鼐考中状元一事,《明语林》、《元明事类钞》等野史都提到,与曹鼐当年写字抵御诱惑有关。据野史记载,曹鼐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庭院里突然刮起了大风,不知何处飘来一张纸条,落在曹鼐面前。

曹鼐捡起纸条一看,上面赫然四个大字“曹鼐不可”。正苦苦思索如何做文章的曹鼐大吃一惊,随即思如泉涌,下笔有如神助,考中了状元。当然,这种记载的真实性就不得而知了,或许是后人为了褒扬曹鼐的品行而杜撰的。

土木堡之变

曹鼐的仕途可谓青云直上。正统年间,曹鼐被举荐进入内阁,他的性格外柔内刚,善于处理政务。内阁“三杨”中的杨荣去世后,杨士奇多病,内阁事务大多由曹鼐裁决。明英宗朱祁镇很欣赏曹鼐,任命他为翰林学士、左侍郎。

正统十二年(年),杨溥死后,曹鼐正式接替其职务,成为大明内阁首辅。他早已功成名就,如愿报答了继母的养育之恩。可惜这样一位大有君子风范的好官,结局并不好。

在明英宗亲征瓦剌的“土木堡之变”中,随军的大臣有不少人遇害,曹鼐也在混战中死于敌手。在他的家乡宁晋,“曹鼐不可”的故事妇孺皆知,流传至今。

参考文献:《明史》、《明语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