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个个光耀史册的壮举,也诞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歌曲。其中,有一首被称“颂党第一歌”的歌曲,经过一代代人的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这首歌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它的词曲作者是平山籍人民音乐家曹火星。
不朽旋律传唱78年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曹火星一直充满着艺术创作热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4月2日晚,熟悉的曲调、经典的旋律响彻整个河北梆子剧场,舞台上,演员们激情投入演出,舞台下,观众沉醉其中。在演出接近尾声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响起,现场的观众们齐齐鼓掌,大家还跟着演员一起唱响这支鼓舞人心的歌曲,沉浸在激荡人心的气氛中……
这是河北梆子现代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首演现场,这部戏是由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携手平山县西柏坡河北梆子演艺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革命历史题材现代戏,以一封来信、一番苦心、一台大戏、一封回信、一场相会等五个章节讲述“七七”事变后,曹火星加入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剧社,在革命的队伍中,他和老百姓同甘共苦,在思想、心理上都经历了巨大转变,创作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名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那熟悉的音乐一响起,我仿佛一下子走进了那段峥嵘岁月中。”观众梁辉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首歌像是旗帜和号角,让他坚定跟党走的信念;作为平山人,这首歌是家乡走出的音乐家创作的,每一次听到,又多了几分亲切感。
正如梁辉所言,这支歌传唱几代,经久不衰,鼓舞和激励着几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值得石家庄人骄傲的是,这样一首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不朽之作,出自家乡的人民音乐家曹火星之手。
在平山县西岗南村,坐落于柏坡湖畔的曹火星纪念馆依然在向后人讲述着这位为革命奉献毕生精力的人民音乐家的传奇人生:14岁参加革命,19岁创作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生创作了多首歌曲……他为新中国早期的音乐事业树立了一座丰碑。
纪念馆方圆30余亩,由曹火星纪念园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史陈列馆组成。纪念馆背依伟岸挺立的岗南水库大坝,面向滔滔不息的滹沱清流,与革命圣地西柏坡遥遥相望。
纪念园建有纪念碑、纪念亭、曹火星雕像等;歌史陈列馆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配以模拟场景和声光电手段,简明回顾了曹火星的成长和创作历程,重点介绍了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历史背景、创作过程、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
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史陈列馆里,采用实景模拟的方式真实再现了曹火星当年的创作场景:一间简陋的农家小屋,一条破旧的小凳、一张低矮的炕桌、一盏昏黄的油灯,年轻的曹火星就坐在那条小凳上,他的眼神是那么专注,也许,澎湃的歌词正在他心中涌动,激越的旋律正在他心中回荡。窗外,天色即将放亮……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了一枚有力的精神武器,从晋察冀唱到延安,唱到了全中国,鼓舞着中国人民坚定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民族解放。
78年过去了,曹火星和这首歌始终活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里。
农家小屋里诞生“红色经典”
△曹火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初稿和改稿。
曹火星原名曹峙,年10月出生在西岗南村。虽然生在农民家庭,因父亲和大哥都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村小学的老师又是一名共产党员,他自小就接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思想熏陶。
年全面抗战开始后不久,13岁的曹火星刚考入保定中学,日寇的铁蹄又踏到平汉铁路沿线,他辍学回乡参加了革命群众组织,担任本村的青年救国会主任。
年春节后,曹火星到平山县农会工作,同年四五月间被调到平山县青年救国会的宣传队铁血剧社,这个宣传队就是后来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的前身。为表示抗战到底,不怕牺牲的决心,他就把曹峙改为火星。
年,曹火星随剧社进入华北联大文艺部学习音乐专业,开始了作曲创作生涯。他在战斗中成长,在苦学中提高,根植于人民群众之中,在民间音乐的熏陶中成才,他的作品与群众的呼声水乳交融,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年,19岁的曹火星已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救国联合会群众剧社的音乐组组长。为了反“扫荡”,群众剧社化整为零,深入到群众中开展文艺活动,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于是,就有了曹火星和队友的北京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之行。
曹火星和队友到了村里后就住在一间简陋的农家小屋,平日一边书写抗日标语,组织村里的文艺宣传队唱歌、排戏,一边搞创作。10月里山中深秋的夜晚凉意很浓,队友们都睡了,他还披衣坐在土炕上,在马蹄灯下专心致志地进行词曲创作。
抗日的烽火、战斗的硝烟,使曹火星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现状感触极深,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充满激愤,对日本帝国主义有着刻骨的仇恨。他目睹了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在四万万同胞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及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挺身而出,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民族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挽救苦难的中国……这些都激发着他的创作灵感,脑海中突然跳出前几天读过的延安《解放日报》上的一篇社论文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
想到这些,他不禁心潮澎湃,便在纸上写下了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新歌的题目诞生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他坚持抗战六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他轻轻呼出一口长气,满意地反复默读。接下去的几天,他一有空了就坐在东屋的炕沿上,一边哼唱一边写写画画,经过反复修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诞生了。这首歌很快就在当地群众中传唱起来,随即唱遍了小山村、唱遍了晋察冀边区、唱遍了全中国……
后来,毛泽东在西柏坡听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后提出,共产党年才成立,但是中国却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所以不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而应该改成“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此,才有了现在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时间推移,经典流传。这首歌成为了广泛传唱的“红色经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真理、信仰而前行。
曹火星曾回忆道:我写这首歌是动了感情的,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作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人民的抗战积极性,对党的深情,我有亲身体会。没有中国共产党怎么会有坚持抗战到胜利的局面?没有共产党怎么会有今天?我讲了真理,说了真话,写了实情,反映人民的心声。这首歌因为说了人民的心里话,才得到人民的喜爱……
动人旋律依旧回荡在家乡
△曹火星纪念馆陈列着他的手稿、作品、照片等珍贵文物。
在曹火星纪念园里,曹火星的雕像就矗立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词曲碑前,只见“他”抱臂长思,仿佛凝望着家乡的山山水水,又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