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杀死一只知更鸟童真与黑暗,质疑与坚守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文|大脚

“等你最终了解他们之后,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珀·李在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斯科特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美国南方小镇的故事,故事涉及到不公平的种族歧视和强暴犯罪等相对严肃的话题,但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反而读到了风趣温暖的贴近心灵的语言风格,面对童真与黑暗,质疑与坚守,更给我们带来一股坚定信念,保持善良的清流。

这本书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售出书籍超过万册,该书还获得当年的普利策小说奖,这本书中的案件参考了年的斯科茨博罗案,当年9名黑人被指控强奸了两名白人妇女,经过漫长且痛苦的审讯之后,9名嫌犯中的4人被判长期监禁,但是这次判决被人们认为是种族偏见造成的恶果。

这一事件也在冲击着人们的信念,《杀死一只知更鸟》以这个案件为创作蓝本。最开始的时候,哈珀·李向编辑提交的是名为《设立守望者》的文稿,但是编辑却让哈珀·李重写了整个故事,并把故事情节提前到20多年以前,以主角斯科特的童年开始,还把小说更名为《杀死一只知更鸟》。哈珀·李经过两年的修改,终于把这本小说完成。正是这一个改编,让这本书风靡全球。

本文将从奇特的儿童叙事视角,贴心温暖的对白风格,以及成长中的心路历程三方面来解读,当认知里坚定的信念受到无情的冲击时,我们应该如何坚守善良的信念。

一、儿童的叙事视角为我们带来童真,无垢的对社会的感悟,即使备受冲击依然坚定信念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整篇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为我们讲述发生在梅科姆镇里的日常生活,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并不奇特,我用了奇特这个词是因为这本书在开篇采用查尔斯·兰姆的一句话作序。

我想,律师也曾经是孩子——查尔斯·兰姆

在这里为什么要引用查尔斯·兰姆的语录为序呢?我想作者是希望告诉我们,律师在社会上的地位代表了高贵,公平,公正,是一份体面的职业。但在没有成为律师之前,也曾经是一个孩子,而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许会因为社会的现实受到心灵甚至情感上的冲击,但是孩子并没有因为这种冲击从而放弃了心中对善良的坚守,保持了心中坚定的信念,这本书正是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也是吸引我阅读这本小说的其中一个原因。

整本小说的时间跨度并不长,以斯科特一个六岁的女孩为第一人称,以此为时间轴,描述了跨度四年前后的在梅科姆镇里发生的故事,文中再穿插了以父亲阿迪克斯为主的成人第三人称的视角,让我们对主角生活的场景有了更深的体会。

孩子是以成年人的行为作为参考物,因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当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去窥视成人世界里的生存法则,又以一个儿童的纯真无瑕的心灵干预成人世界对善与恶的选择,在这之间的冲突留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作者也用这种方式真实地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种族生存现状,所以这一视角又是奇特的。

①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感受到的,儿童纯真的心是这个世界最闪亮的星

大人们告诉斯科特,那个住在家里从不出门的怪人阿瑟·拉德利是一个恶毒的幽灵,小镇里发生的所有不好的事都能和怪人拉德利脱不了关系,这是大人们强加给孩子的印像。事实上阿瑟·拉德利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只是受到了父亲的伤害,迫使他选择了这种不出门的生活方式。

阿瑟也渴望友谊,面对斯科特兄妹俩的善意时,他通过自己家门口的大橡树的树洞给这对小兄妹们传递物品。

邻居莫迪小姐的家中意外失火后,为了保护朋友,阿瑟把一个毯子悄悄盖在斯科特的身上。

酒鬼鲍勃·尤厄尔因女儿的强暴事件丢了脸面,失去工作后,想要伤害斯科特的时候,阿瑟及时出现救了她们一命。

大人强加给孩子的印像,通过儿童纯真的视角却得到了不一样的感受。我们听到的未必就是真实的,见到的不如内心感受的,因此作者通过儿童的视角向我们展现在儿童成长中的心路历程,呈现着儿童纯洁无暇的内心就是最闪亮的星。

②教育是大人对孩子的必修课,正面的回应比敷衍应对更能让孩子成长

当父亲阿迪克思为黑人汤姆做无罪辩护时,镇子里的白人对父亲的行为提出质疑,甚至做出语言及行为上的攻击,这时父亲告诉斯科特,不管别人对你说什么,你都要高昂起头,放下拳头,不要恼怒,要试着用你的头脑去抗争。很多人把这部小说看作是一部成长教育的史诗级巨作,看起来也是不无道理的。

当孩子面对未知,提出让大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斯科特的叔叔杰克采用了东拉西扯,转移话题的方式,但是父亲阿迪克斯却没有,而是正面回应了孩子对未知问题的探讨。

他告诉自己的弟弟杰克,“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的时候,你要正儿八经地回答,不要东拉西扯,他们比成人更敏锐地察觉到你在回避问题,回避只会让他们糊里糊涂。”

当汤姆被诬陷,父亲阿迪克斯也找到可以为汤姆脱罪的证据,但所有陪审团的成员还是证明汤姆有罪的时候,对孩子纯洁的世界观冲击是最大的。为什么一遇到与黑人扯上了关系,人们就会失去理智?一个白种女人明明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恶,却试图通过伤害他人来摆脱罪责,为什么她偏偏还成功了呢?

作者把这一切的冲突通过儿童的独特的视角向我们一一展现了出来,带给我们很现实的教育意义。

③通过一个儿童的视角反哺并修正成人世界的真与假,善与恶

成人的世界里带着太多的真与假,善与恶,面对一个孩童天真无邪的眼睛,通过一个孩童对成人世界的质疑,大人们自以为都是为了孩子好的虚伪受到鞭笞。大人们总喜欢从自己的角度为孩子空白的心灵画卷添加色彩,却不知已经沾染了更多成人世界的灰色。

所以,很多时候,大人们面对孩子天真的问题,要么回避无言以对,要么恼羞成怒。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有没有被孩子无垢的心灵触动过?孩子对待社会的纯真有没有让你曾经无地自容呢?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视频,一辆停靠在马路边的车上,一个矿泉水瓶从车里被丢了出来,掉在地上,一个正蹒跚学步的孩子以为是谁的东西掉了,她捡了起来,往正开着车窗的车子里塞,看到这一幕有没有触动你的内心?

如果你是这个车的车主,你的乱丢垃圾行为被一个孩子纠正,你会怎样看待?

在这部小说的描写中,我们能够通过儿童的视角看待成人世界的各种不平和黑暗,同时成人又能够通过孩童对事件的思考,修正自己的选择,这种无形之中的情感干预也是让我感受至深的。因此,这本书不单适合孩子们看,其实大人也建议去看看。

二、平实连贯的对白,让读者没有晦涩之感,带着温情,对白既是对主角说的,但更多是对读者说的

任何一本小说,在通读之前,如果让你在阅读的时候带有晦涩难懂的意味,我们都可以理解为这并不是一部通俗的小说,或许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才有可能读懂读透。

对于斯科特一个幼年丧母的孩子而言,父亲阿迪克斯既当父又当母,温柔豁达的父亲通过平实的对白让孩子明白那些浅显易懂的做人的道理。

①孩子要对他人保持尊重,尊重他人的习惯。

两兄妹想要给“怪人”阿瑟送信,觉得阿瑟应该出来和他们一起玩的时候,阿迪克斯说:“你们别再去折磨那个人了,拉德利先生想要做什么是他自己的事,如果他想走出家门,他就会出来。如果他想闭门不出,他也有权利待在屋子里”

当斯科特邀请沃尔特到家里吃饭,并指责沃尔特的吃饭习惯时,卡波妮对斯科特说:“有些人的习惯跟我们不一样,可是你不能因为这个在饭桌上给人家当面提出来,那个男孩是你们家的客人,就算他要吃桌布,你也随他的便,不管他是谁,只要踏进了这个家门就是你的客人,你对别人品头论足,好像你高人一等似的,你们家里的人也许比坎宁安家的人好,可以你这样给人家难堪,就是一钱不值。”

②孩子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勇敢,不要为表像迷惑。

因为阿迪克斯替汤姆做辩护,邻居杜博斯太太恶毒地咒骂阿迪克斯是一个“同情黑鬼的人”时,阿迪克斯没有生气,反而要求杰姆对杜博斯太太不尊重的行为道歉并且为她念书,他知道杜博斯太太是一个勇敢的人,只是因为生了病,需要用吗啡止痛,她不幸染上毒瘾。但她通过听杰姆读书来分散注意力,试图戒掉毒瘾。阿迪克斯告诉孩子们,杜博斯太太是个勇敢的人,希望孩子们能从他身上学到东西。

我想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而不是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里拿着枪就是勇敢,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

③孩子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那颗纯真的心

当斯科特问父亲为什么要帮一个黑鬼辩护时,父亲这样对她说:“如果我不这么做,在镇上就抬不起头来,就无法在议会代表这个县,甚至都没有资格教导你和杰姆如何做人。”当斯科特问父亲,这场官司会不会赢时,父亲说,“没戏,但总不能因为过去一百年我们一败涂地,就放弃争取胜利吧?”

“但愿他们能渡过这道难关,不会经受太多的痛苦,最重要的是别让他们染上梅科姆的通病,为什么原本通情达理的人,一遇上跟黑人扯上关系的事情,就完全丧失了理智?我只是希望她们来向我寻求答案,而不是听镇上的人议论纷纷,我希望他们对我有足够信任。”

④孩子要正确看待公平,要学会放下

当阿迪克斯展现在他的出色的枪法,射杀疯狗的时候,斯科特问卡波妮,为什么父亲从来没有提起过这项技能时,卡波妮说:“任何思维正常的人都不会恃才傲物。他意识到射击不同于弹钢琴或别的,也许上帝赋予他的才能对生活在地球上的其他人不公平,于是他就把枪放下了。”

⑤孩子要学会谦逊,要懂得藏拙

卡波妮带兄妹俩到黑人的教堂,看到卡波妮用不同的语言和他人交流时,卡波妮说:“一个人没有必要把自己懂的东西展现出来,人们不喜欢他们身边有什么人比他们懂得更多,这会让他们气不打一处来,”

阿迪克斯是个正直善良,有正义感,而且对孩子很有耐心的父亲,他足智多谋,可以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即使是面对想要伤害他的人也保持克制。

小说中对于对白的描写,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印像,作者把我们生活中很多浅显的道理通过孩子和家长的对话表现出来,这些对白中展现的道理既是对孩子说的,其实也是对读者说的。

我们可以看到,成年人通过对白,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孩子们,由始至终都要做一个心存正义且善良的人,父亲还告诉两兄妹,你永远也不可能真正了解一个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来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虑问题。

三、面对不公是应向现实妥协还是坚守心中的善念?是混入浊尘还是化为清流?对成长过程中心路历程的思考

这起黑人与白人间的诉讼案件是整部小说的核心,更让我们看到了一起带着罪恶和不公平的犯罪事件,给我们展现当时社会里种族之间的冲突,而案件的最终结果,以黑人汤姆有罪入狱,被冤枉的汤姆当晚试图逃跑被击毙而结束,这个结果让孩子的世界观产生强烈的反差,面对社会的不公平现状,就应该向现实妥协吗?成长的代价就意味着需要混入浊尘吗?

小说的前半部分用了很大的笔墨描写了两个孩子天真无邪的生活,他们纯真,好奇,冲动,随性,但是当面对这起冤案的发生,她们才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想像中美好。

高尔基说过:儿童的心灵是纤尘不染的,而被生活所磨炼出来的成长,心灵深处却显然存在着这种纤尘的污痕。

正因为这样,孩子开始对世界产生质疑,他们学会自己去思考,为什么明知道不能赢的官司,父亲还要不畏余力地去做,为什么盖茨小姐一边在痛恨着德国法西斯对他人的迫害,一边又转过脸来对自己家乡的人充满恶毒。

当尤厄尔挟私报复,试图袭击斯科特及杰姆,但在缠斗中尤厄尔却死了。警长和阿迪克斯进行辩论,想要确认杰姆及尤厄尔到底谁应该负责时,泰特警长说服了阿迪克斯,他说:“有个黑人小伙平白无故丢了性命,那个应该为此负责的家伙也丢了性命,这回就让死者埋葬死者吧!”当阿迪克斯问斯科特,“能不能理解尤厄尔先生是自己倒在自己的刀口上时”,斯科特说,“这就像是杀死一个知更鸟!”

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其实这是阿迪克斯妥协了,但是这种妥协正是在保持善念中做出的选择,通过成人的妥协向一个儿童世界的纯真靠拢,成人世界的世俗和丑恶不应该让儿童来承担。

这本小说在向我们讲述着孩子对于善良的心灵的坚守,成长需要代价,但也不意味着需要为此付出为之坚持的信念,而是应该理解其更深层的意义,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一个罪恶的行为。

知更鸟的隐义是让儿童保持正确的观念认知的桥梁

知更鸟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小说以《杀死一个知更鸟》为题,正是想要通过一个只知道哼唱美妙音乐供人们欣赏的,什么坏事也不会做的知更鸟,让孩子明白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一种罪恶,然而现实却偏偏是人们却想要千方百计地要杀死它,因为偏见,也因为社会上存在的种族歧视。

在小说中,黑人汤姆尤如一只无辜的知更鸟,人们的行为残忍地杀害了他。但当另外一个知更鸟-阿瑟·拉德利也因为正当防卫,为了保护了斯科特兄妹,杀死鲍勃尤厄尔后,包括善良的泰特警长,泰勒法官在内的仍对社会保持正义及良知的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也直接影响了孩子的世界观,让孩子坚信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即使社会依然充满了争议,但是在对善良的坚持中,保留了一个孩子的无垢心灵,坚定心中的美好,这是一股保持善意的清流,让人为此流连忘返,我想这也是这一部作品之所以风靡世界的原因。

结语/p>

这部作品一经发布就引发轰动,人们问哈珀·李,为什么不在盛名之下接着写作?她回答:“有过这样一次,还有什么可写的?”

确实,这部小说通过独特的第一人称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们,面对不公平的待遇所做出的选择,告诉人们要始终如一地坚守善意的信念,又通过平实的对白,教育孩子为人的道理,也透过儿童的心灵干预成人的善与恶,反思成人世界的阴暗面,对现实社会起到批判和促进个人成长的作用。

如果你是一位父亲或母亲,我建议你应该好好读一读这本书,或者会对你如何去教育孩子有更明确的感悟。

如果你有什么不同的想法,也可以给我留言,一起探讨孩子教育的方法。

我是大脚爱文学,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字,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