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何以为家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涂抹药物 http://pf.39.net/bdfyy/tslf/171203/5897881.html

当生活失去色彩,

我们何以为家?

当战乱、疾病、贫穷交加,

我们何以为家?

当身处人间炼狱,

生命如此不堪,

生而为人,

我们何以为家?

五月里,有一部电影如清流一样在社交网络里默默刷屏。包括徐峥、*渤等大腕都在微博上疯狂为它打call。它就是豆瓣评分9.0,由黎巴嫩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何以为家》。

这部号称“眼泪收割机”的影片以“难民”为第一人称进行纪录式讲述,用沉积在底层社会的泪水倒映出了社会边缘人的现实与挣扎。电影海报上写着《何以为家》的一句话简介:“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故事也正是从12岁男孩赞恩登上法庭缓缓开始。

故事中,赞恩的父母在无力抚养和教育的状况下依然不停生育,作为家中的长子赞恩,弱小的肩膀承担了无数生活的重压。当妹妹被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赞恩愤怒离家,之后遇到一对没有合法身份的母子,相互扶持勉强生活。然而生活并没有眷顾赞恩,经过种种磨难后,他听说只要有证件就可以离开这里,到国外去好好生活。

而当赞恩回到家想要取回自己的证件,得到的却是又一阵*打和责骂。父亲咆哮着朝他吼道:“你生下来就是一条虫子,没有任何证件,你根本无法离开这里!”

同时他还得到噩耗,自己心心念念想要保护的妹妹萨哈,因为太小年纪怀孕已经离开了人世。

她还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啊!

听到消息后,他泪流不止,愤怒至极的赞恩提起厨房里的刀,捅向了那个禽兽不如的油腻男人,并因此进了少年监狱。

在一次探监中,母亲这样安慰赞恩,希望能得到他的原谅:“我怀孕了,如果是个女孩,我们会叫她萨哈(死去妹妹的名字)。”

但母亲这番自我感动的话语在赞恩看来恶心至极,他说:“你说的这些话只是不断地在扎我的心。”

赞恩的父母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自己错在哪里,在他们眼里,一个女儿死了,再生一个就好了。

这样的命就像蝼蚁一样,即使死掉了也不会引起他们的反思。

在影片的最后,赞恩对坐在被告席上的母亲说:“你肚子里的那个孩子,最后还是会和我一样。”

一句简短的话,充满了赞恩对父母的怨恨,却又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

从出生到现在,赞恩从来不曾被父母爱过。他的生活太苦太苦了,甚至他连自己的身份证都没有,出生日期父母都记不清了,而他也从来没有笑过。

影片有个场景我记得很深刻,赞恩被抓到牢里后,因为他起诉父母,有记者采访他,他在

▲赞恩在法庭上的自白

父母与子女能组成一个家庭,是一场缘分,也是一场磨炼。父母倾注一生的精力培养了孩子,孩子也反过来成全了父母。但这样的培养与成全,应该是平等的。

但赞恩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却从小被父母当做赚钱工具,被父母当做换彩礼的商品。在父母眼里,他们是不需要被尊重的,而他们的成长也从来就只有恶*的言语和拳打脚踢。

究竟哪里才是他们的家?

很多人觉得,只要自己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是天大的恩情,无论自己对孩子怎么样,无论给了他什么环境。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胡适的回答说的很好:

孩子并不曾自由主张要生在我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征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况且,我们不曾有意送给他这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如何能自以为有恩于他?他既无意求生,我们生了他,我们对他只有抱歉,更不能“市恩”了。

生养孩子,从来不是索求恩情,更不是一件随便随性的事情。

既然选择了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要做好抚养好孩子这个巨大责任的准备,这应该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要求。

孩子出生前从来没有权利要求自己的父母应该是怎样的父母,那么父母也就没有权利靠暴力和辱骂将孩子随意捏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孩子们应当是独立的个体,而不是满足父母私欲的傀儡。

如果父母是一份职业,显而易见,《何以为家》里赞恩的父母严重失职。

他们满口污言秽语,内外散发的阴郁暴戾,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出生年月,不关心孩子的成长,用殴打和谩骂来对抗贫困带来的压力,毫无节制地疯狂造人。生而不养,逼着孩子幼小的年龄就去为一家人奔波;养而不慈,把才刚初潮的十岁女孩卖做人妇。如此种种,根本的原因只是一个——战争后遗症,丧失家园的难民生活堪比地狱,他们无力改变,无法逃避,也没有选择的权利。他们的境况,让人心惊肉跳。

这部电影没有战争的桥段,没有血淋淋的镜头,没有涌动的难民潮。然而却实实在在地展现了难民营里暗无天日的生活。

世界那么大,不是每个国家、地区都和平安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幸福自由的生活。那些身处生存泥潭中的人们,以生命换取生命,在黑暗弥漫的围墙里,苦苦挣扎,却又是那般无力与渺小。

电影《何以为家》带领我们走进生活的苦难,揭开战乱、贫穷的伤疤。人性的丑陋,生如蝼蚁的悲惨经历;在这里没有阳光,即便有也只是荼*希望的火种。有时候,体面地活下去,竟也成了一种渴望而不可及的梦。

在《何以为家》的结尾,赞恩在拍摄身份证的照片时,在镜头前终于露出了整部影片中唯一的笑容,那么灿烂,那么令人动容。

何以为家?带着对未来的疑惑去向世界提问,我们或许能够得到一些答案。但那些留在童年亦或精神世界挥之不去的阴影,却是伴随他们一生的噩梦。

生而不养,不如鸟兽;养而不教,愧为父母。

愿世界永远充满和平,愿阳光能够照射到每一方土地,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微笑拥抱未来,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看完这篇文章,

您有何感悟和体会

欢迎留言与大家分享

更多优质育儿资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