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校友说“诚毅”
暑期寻访校友社会实践队
寻访校友是每年暑期社会实践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校团委、学生处、校友会和关工委的指导下,今年暑期校院两级组建了30支暑期寻访校友社会实践队,奔赴上海、山东、厦门、南京、宁德、青岛、漳州、南平、莆田、三明、泉州、福州、龙岩、洛阳等地开展寻访活动。寻访的校友中有毕业10年的,也有毕业20年、30年、40年的,不同的年纪,不同的阅历,却有同样的母校情节和“诚毅品格”。
“诚毅”的力量
对航海学院曹徐彪、王云飞、朱方正同学来说,此次暑期校友寻访的经历是难忘的。因为他们在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见到了两位在我国南北极科考航行中坚守岗位、出色完成任务的校友:极地科考站“长城站”站长徐宁和极地科考船“雪龙号”船长赵炎平。
徐宁是86届校友,他说,在艰苦的极地生活中,精神的力量是极为重要的,而校训“诚毅”就是他的精神力量,让他在工作初期克服了极地气候的恶劣和多变,以及工作中的重重困难。
“诚毅”是两位校友口中最频繁的词语。
赵炎平是一名年轻的“80”后船长,队员们和他交流更像是与学长对话。他曾安全驾驶我国著名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先后参加了11次南极考察和2次北极考察任务,总航程逾30万海里。在驾驶“雪龙号”前往极地的过程中,他多次预见性地指挥船员避过冰山、气旋。他与队员们分享学习的体会:“诚毅”精神不是口头上的,更要落实到实践中。从事航海专业这条路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够做好做专。
诚毅二字心中藏
“我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
青岛寻访实践队的队员到泰安市水利和渔业局采访我校水产学院淡水渔业87届校友郑中其。毕业后,郑中其便回到家乡东平县,从一个水产局的普通科员到乡*委书记,再到现在的泰安市水利局*委副书记,经历了许多考验。
“我所取得的成绩都源于母校的培育。”大学期间的实习经历让郑中其难忘。大三,他便开始在同安、泉州、福州、莆田等地参加育苗、工厂化养殖、捕捞实习。在实习中积累了工作经验,为后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习的环境也锻炼了他的吃苦能力,困难中同学的互助情谊更是刻骨铭心。
“从校友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母校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集美大学这四个字,是深深打在每一个学子身上的烙印。”队员任恺佳说。
几天的寻访,队员们体会最深的就是校友们对母校的情怀。每每听到校友向周围人介绍“这些都是我们集美大学的学弟学妹”时,言语中充满着对母校的热爱和身为集大人的自豪,让队员们深受感动。
“我对母校充满了感激之情。”现任三明清流县长、财*88届校友张春华说。“母校培养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让我在基层工作中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年轻,就要敢于拼搏
寻访校友实践队在漳州采访了85届校友周毅铭。周毅铭是一名画家、美术名师。在集美师专的两年,热爱绘画的他几乎画遍了集美学村的每个角落,而老师对于学生“一专多能”的要求,更是让他掌握了国画、油画、装饰画等不同门类的绘画技巧。他说,“从教30载,我一直牢记着老师的教诲,认真、专心从事自己的绘画事业。在校的学弟学妹们都应该珍惜时间,踏实学好专业,敢于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采访中,队员们感受到了校友们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工商管理学院“80后”校友邵腾腾在证券行业做出了一定成绩。他说,“同学们要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充实度过四年美好时光,敢想敢做,学以致用。现代企业最需要的就是有开拓性、进取心的人才。”
实践队员林锦泉说,校友们在自身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互帮互助、勤勉诚恳的人生态度是“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最好实践。每一次分享经验的交流都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程:年轻的我们要敢于拼搏,敢于挑战,努力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文:罗旻敏
图:寻访校友实践队队员
编辑:韦信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