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为溪,下游为江,全长16公里的四都江在四明山余姚交界发源,流经下王镇、仙岩镇后,一路奔向曹娥江。四都江蜿蜒曲折,最宽处50多米,最窄处仅2米,她就像一条流动飘逸的绿丝带,一头连着覆卮山景区,另一头牵着诗画剡溪景区。近年来,嵊州以河长制为统领,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农村为目标,挖掘水文化、建设水景观、做活水文章,统筹推进河道综合治理,绘就了碧波盈盈、绿水如带的四都江美丽画卷。
多元共治,让溪流“清”起来
生态是嵊州市下王镇最大的优势。多年来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目标导向,聚焦问题短板,精准施策发力,始终把水环境治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经过多年的系统治理,通过禁止河道采砂、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厕所革命”、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等一系列举措,四都江河道变净了,水质变清了,河流变美了,逐渐成为水清河畅岸绿的生态河道。目前四都江的水质常年稳定保持Ⅱ类水,昔日的揪心河已经变为今朝的幸福河。
工程治理,让溪流“靓”起来
绿色、生态,既是山区乡镇发展的底色,也是最大的优势。千百年来,四都江沿线的青山秀水引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这些年来,嵊州市依托下王镇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旅游资源,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通过疏浚河道、清理垃圾、岸坡加固,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观光、游玩娱乐为一体的“梦里水乡”。为了提升防洪能力,投资多万元,实施七一水库除险加固、大浦平村段堤防加固等工程。七一水库项目完工后,可以保障四都江沿线3个村的农田灌溉,促进下王镇高山茶叶、有机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带动居民群众致富。随着下王镇人居环境的逐步改善,到这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绿色经济在下王镇已经遍地开花。
全民共护,让溪流“美”起来
以前的四都江,曾经也是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到处堆放,沿岸还有采砂场、畜禽养殖场等等。自从实行河长制后,河长从水面清洁、水岸整洁、河道畅通、长效保洁等工作抓起,每年制定一河一策,因地制宜实施一些项目。同时,还充分发挥老*员、老干部、老教师等担任民间河长,守在护水一线,逐渐营造出“人人皆河长,共护家乡河”的浓厚氛围,共同守护四都江的美。
人因江而安,江因人而传。四都江,不显山不露水,在山涧安详流淌,安然,超逸,偶尔峥嵘,更多日常,以其清澈、秀美之心,风烟俱净、山水共色之表,夹岸高山、千百成峰之形,居嵊溪、剡溪之上,奔腾不息,成就万古之流。
来源:嵊州市治水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