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在三明生活了一辈子,你也许是刚来到三明,你也许曾经和三明擦肩而过,但不管如何,你对三明了解多少,三明的故事你是否知道,特别是三明的这些之最,乃至是世界之最,你知道吗?
世界面积最大的格氏栲纯种群落
三明格氏栲林具有多年历史,山地海拔米,总面积达1.4万亩,它拥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格氏栲纯种群落。格氏栲国家4A级旅游区内,占地面积千余亩,自然生态景观优越、休闲度假资源丰富。规划建设格氏栲停车服务区、会展中心及广场、林博馆、两岸珍稀植物园、两岸木竹艺术园、五星级度假酒店、旅游风情街、儿童公园、安养中心等项目。
世界上最大的擂茶钵
将乐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素有“文化之邑”之美称,擂茶成为“将乐三绝”之一,早在隋朝时期,擂茶的风俗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是当地最普通、最隆重的待客礼仪,被称为“中国茶文化的子遗”,和“活化石”。年将乐县最大的擂钵铜雕在上海在世界吉尼斯总部举办的《最大擂茶钵》吉尼斯世界记录证书颁发仪式上被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荣誉称号。
中国最长的丹霞岩槽
年5月,泰宁李家岩丹霞岩槽正式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确认为“中国最长的丹霞岩槽”。李家岩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一路陡峭迂回,逼仄险峻。岩崖上的岩槽栈道,就在半山腰。走上岩槽栈道,头顶崖壁,身侧就是千尺绝壁,顿不寒而栗。米左右的岩槽栈道,走得步步惊心。不过脚下峭谷幽壑,茂林修竹,远处峰峦层叠,山川拱秀,也别有一番风景。
中国最大的单体丹霞洞穴
泰宁金湖船岩以容积立方米,面积.2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万余人被确认为“中国最大的单体丹霞洞穴”,并由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中国之最)证书。这个洞穴是国家地质调查研究专家在调查研究三明泰宁县的世界地质公园时,在泰宁县南部丹霞赤壁山体中发现的。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的文化遗址
三明被列为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的文化遗址。福建省、三明市文物工作者年9月在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万寿岩的灵峰洞遗址发现了20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迹;在船帆洞发现了上、下两层古人类活动遗迹,上文化层距今3万年,下文化层距今约4万年。下文化层的人工石铺面和排水沟槽遗迹为我国首次发现。万寿岩遗址的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生活的历史推至20万年前。该项发现被列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年6月25日,三元区万寿岩旧石器文化遗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明境域最早的古窑遗址
据考古资料分析,三明境域最早的陶器是明溪县城关南山塔下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内的陶釜、豆罐、鼎等,说明此时就有烧造陶器的窑址。但由于各种原因,该窑炉遗迹现已荡然无存。而目前最早的窑炉实证是宁化县城关江背商周遗址内出土的一袋状陶窑,该窑有窑门、窑篦等遗迹。
三明境域著名古城墙
永安贡川古城墙
三明境域著名古城墙有三处:宁化古城墙据宁化旧志记载,城墙自唐有之,后历朝均有修缮。清顺治七年(年)四月洪水暴涨,滨河之城墙崩圮殆尽,同治年间重修。年因城区建设,古城墙全部拆除,仅余河岸部分(因与路面平,用于防洪)。清流古城墙(城墙设有四门,墙高2米,全长.7米,每3.3米筑垛3座,共0余垛,墙砖每块重18斤)位于清流县城关南门外,始筑于宋,清嘉庆五年(年)城墙毁于洪水,现仅存南山顶残垣和炮楼废基。永安市贡川镇的明代古城墙是目前三明境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
三明境域最早的古墓
年8月,在京福高速公路三明段的将乐县大源乡施工工地上发现一座商周时期的土坑墓。经福建省博物院、三明市文管办、将乐县博物馆联合组织发掘,出土的随葬品有釜、鼎、罐、豆等器物。
三明境域官位最高的古墓
三明境域官位最高的古墓是汉闽越王无诸墓冢。该冢位于泰宁城西2.5公里处,冢高10余丈。该处名“苦槠坑”,因“苦槠”与“无诸”谐音,详情尚待进一步考证。
明境域最早发现的墓志铭碑
三明境域最早发现的立于墓外的墓志铭碑是尤溪田顼墓志铭碑。田顼是尤溪县城内升平坊人,明嘉靖时曾任贵州按察副使、出督湖广学*,死后葬于吉木村。年在尤溪县联合乡吉木村出土。碑上有明嘉靖四十五年(年)宰相张居正篆额和大学士王用宾撰文,甚为珍贵。
三明境域文字最多的墓志铭
年2月22日,在沙县金沙开发园区出土立于北宋宣和六年(年)闽学四贤之一罗从彦的堂哥罗畸的墓志铭。墓志铭分别由两块长厘米、宽厘米、厚18厘米的青石组成;铭盖镌刻着“宋故殿撰罗公墓志铭”9个篆书大字。墓志铭用个(现存多个文字)2厘米见方的楷书记载着罗畸的生平,这是三明境域目前发现文字最多的墓志铭。
三明境域最早发现的三教碑记
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的眉山村发现一座正方形青石碑。碑文系元代至正十一年(年)镌刻的,记述邓氏家族建三教堂(儒、释、道)的过程。该碑文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者认为三教合一崇拜始于明嘉靖的论断。
三明境域最早发现的禁*碑
三明境域最早发现的禁*碑位于明溪县枫溪乡官坊村大洋塘。该碑券顶花岗岩石碑,高2.3米、宽1.1米,碑首有浮雕图案。碑文叙述*博害处,劝世人莫*。
三明境域现存最早的禁伐碑
三明境域现存最早的禁伐碑是永安奉宪禁碑,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年)闰七月立。碑高1.15米、宽0.65米、厚0.15米,阴刻。碑文的主要内容是禁止在坂尾山乱伐松杉竹木。
三明境域现存惟一的开县碑
永安市博物馆现存一块明代“景泰五年(年)岁次”立的开县碑。石碑高2米、宽1米、厚0.15米,碑文:“永安县开县碑记”,为篆体石刻,是三明境内现存惟一的开县碑。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桥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桥是建宁县的万安桥,始建于南宋绍定元年(年),原名镇安桥,位于建宁县城东门外。万安桥初建时为木桥,桥高10.3米、长92.7米、宽6.1米,桥面有屋顶形成长廊,桥东建有濉川阁。清乾隆十五年(年)定名为万安桥。该桥历经数百载,先后5次毁于火,多次遭洪水冲毁,屡圮屡修。年6月16日,万安桥被洪水冲毁后当年重建。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祠堂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祠堂是邓光布祠堂,又称灵卫侯邓公祠,建于宋初,位于沙县城关水南凤凰山下,后屡圮屡修,最后一次重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年)。祠堂坐南朝北,为上下两幢五开间,木结构穿斗式建筑。年,其后裔集资维修。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牌坊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牌坊是清流裴尚书门楼,位于清流县城关清德坊,建于明万历年间(~年),为明吏部尚书裴应章府堂门楼,条石青砖砌成,顶部砖雕细刻如意斗拱,横额篆刻“宫保尚书”、“隆庆戊辰科进士裴应章”。
三明境域最著名的古亭
三明境域最著名的古亭是尤溪源头活水亭,位于尤溪县城关水南公园南侧。据《尤溪县志》载,活水亭一在半亩方塘上,明弘治十一年(年),由知县方溥所建;一在公山侧,清乾隆十四年(年),由县令赵其在此重建。该处山高水清,“源头活水”系朱熹生平见道之言得力之处。其水绕公山之麓,引入“半亩方塘”。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水井
三明境域最古老的水井是泰宁朱紫巷井,位泰宁县城狮巷口。宋熙宁四年(年)凿井,明隆庆六年(年)重修。
三明境域现存最早的岩刻
三明境域现存最早的岩刻是明溪紫云岩刻,位于该县的紫云乡,面积36平方米左右。根据周边有相当于中原商周时期的遗址推测,这组岩刻年代约为年。花岗岩石上刻有“☉☉☉”等纹饰。据专家考证,有日、月、星等记述,属天文记事和原始祭祀等内容。
三明市现存的最古老的钟
年2月,在沙县虬江乡洋坊村双山寺发现一口铸于南宋绍兴十三年(年)7月的古钟,距今已有年。
三明最早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
三明城区革命烈士纪念碑于年4月修建,是三明境域最早的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位于三元区红印山处,是为纪念在中村、岩前剿匪战斗中牺牲的冀金贵、张如荣、孙树桃三位烈士而建的,碑上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与烈士简介。
三明境域第一名状元张确
张确(–年),福建沙县崇信乡德星里(今沙县高桥镇高桥村)人。自小才艺出众,词学蜚声乡里。南唐后主末年,即宋开宝八年(年)二月,张确以第一名登科,高中状元。其时正逢村里建桥,乡亲因张确高第而取“高”为桥名和村名。张确初授官文林郎,历秘书省校书郎等职。宋绍定年间,知南剑州提举兼招捕使陈韡发布文告,将张确家乡沙县崇信乡改为翔鸾乡,德星里改为化龙里,本户徭差并与蠲免。
三明境域第一名榜眼廖淳
廖淳(生卒年不详),将乐人。宋天禧三年(年),廖淳参加科举,高中王整榜第二名(即榜眼),为三明境域第一位榜眼。曾官居洪州、抚州两州推官。
三明境域第一位武状元汤鷽
汤鷽(生卒年不详),南剑州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二十一年(1年)辛未科武举第一名,为三明境域第一位武状元。他曾在万安*知州任上平息了南岗王利学叛乱,当地百姓对其很是敬佩,为之立祠,以世代纪念他的功绩。
三明境域最有名的莲子
后梁龙德元年(年),建宁县开始栽种莲子,经历代不断的淘汰选优,培育出上品“建莲”。尤其以建宁西门所产莲子更是饮誉中外,曾被列为朝廷贡品。
相信今后,还有各种各样的中国之最、世界之最等着我们去创造,为这个魅力的三明点个za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