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海州旧事明张峰海州志让我们知晓新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耳机图形,可听朗读

提起新坝,港城人都知道那是全市的蔬菜基地,城区的菜篮子。在那计划经济年代,新坝的大白菜是市区居民过冬的主菜,每逢收割季节,市蔬菜公司是收购主力,加班加点运输、销售,供应市场。

各单位也是组织力量前往产区收购,作为企业福利发放,下班人流的自行车上驮着成包的大白菜。家家户户门前、窗台上晒着的是大白菜,从冬天吃到春天,这个时期的垃圾池中最多的垃圾尽是大白菜帮子。

既是新坝,那旧坝何在呢?明张峰的《隆庆海州志》载“新坝去治南40里,旧有银山坝以捍海潮,则涟河之水由此入官河,以通安东支家河。今海堰既决。始于此筑坝,故名。”可知新坝之前有银山坝,是为旧坝,因海堰溃决才筑新坝。

银山坝在什么地方呢?张峰在《隆庆海州志》中记到:“银山坝去州治南20里。自青州穆陵关发源。合沂沭水,由九洪桥入海。其势年迅易涸。故筑坝以潴清流,为农用利且隐然城守之险。”

明代银山坝在州南20里,大约在锦屏山南李圩附近,新坝选在银山坝南20里处,银山坝约在至年间溃毁。为蓄水流及阻海潮,又南移20里选址新坝,是受海水东去的影响吗?明弘治八年,年,黄河又改道,全流夺淮入海,苏北海岸线再次东移。

明时银山坝蓄水以利农田灌溉,还可稳定水位方便行船。时海岸线在银山坝处,是淮盐的出海口,各场之盐在此囤积,成为集散之地,那座座盐廪在阳光下似银色的山,此坝就称“银山坝”。

明《隆庆海州志》主撰者张峰,福建惠安人,嘉靖二十九年,年进士。历任四川按司佥事、兵部郎中,嘉靖四十三年,年遭贬,谪任海州同知“权知州事”。

在海州期间,得悉前任知州廖世昭曾在嘉靖元年,年初,修有海州地方志草本,在此基础上张峰于嘉靖四十三年,年接着重修了一至八卷,后张峰迁任绍兴府通判,海州志书遭搁。

淮安知府陈文烛在隆庆六年,年1月,要求所辖州县搜集史料记志。时海州知州郑复亨邀集海州训导易仕、沈廷臣,赣榆县教谕于榘,州学生员张焕、孙瓘等10人,在张峰的《海州志》基础上增添了《思典》《词翰》二卷,又由光禄寺卿裴天佑校正,成就《隆庆海州志》一书。

5月陈文烛撰序,10月付印,历时50年。年上海古籍书店,从宁波天一阁藏书楼所珍藏的多种明代方志中,挑选部影印,《隆庆海州志》有幸重见天日。由于历史原因,隋唐及宋元时期海州志书散失,《隆庆海州志》为现存海州志中最早的一部地方志。

新坝地处连云港市海州区西南,东面与板浦镇接壤,南则与灌云县穆圩乡相连,西边是东海县张湾乡,北面毗邻锦屏镇。沭河、涟河与西盐河之水汇集新坝,汛期上游之水汹涌,泛滥成灾,农田受淹,枯期水涸不利行船,河水的丰歉影响着盐运与农业,成为难以调和之矛盾。

乾隆二十八年,年,为缓解盐商与农民矛盾,上游建滚水石坝,立志桩,允过水五寸,保持盐河水深五尺,否则拆滚水坝放水。岂知乾隆三十六年,年,黄河决堤,盐河暴涨,盐商恐拆坝放水后船运改道费用增高,又加高堤坝,至河水倒灌良田,禾豆庄稼尽为泽国,农舍房屋倒塌,粮食颗粒无收。愤怒的农夫将滚水石坝扒开,盐商遂将开坝农人告官,州官竟捉拿民众,冤遭残害。

明代南城与孔望山东面和北面均为大海,沿锦屏山直至南面的大普安村,新坝有一地名孙港,是盐船停泊之处,曾发现有碇船的码头。朝廷在新坝设立东海巡检司及税收处,新坝和板浦同是海州地区盐税的重要关卡。清初新坝商贾云集、市面甚盛,有庙宇72座,水井72口,每年农历四月15日新坝庙会,吸引苏北鲁南八方来客,是为这一地区重要的物资交流之地。清嘉庆年间涟河淤积,难以行船,集镇遂衰。

沧海桑田,随着大陆板块挤压,云台山抬升,黄河夺淮入海,泥沙淤积,迫使大海不断东移,出海港口由新坝移海州又临洪口,直至民国时老窑。新坝这海边港口,苏北鲁南物资集散之地,而今成为内陆平原,连云港市有名的“瓜菜之乡”。

市桥人家:马鉴尧,欢迎分享,谢绝转载。

参阅资料:

《隆庆海州志》北京燕山出版社,年。

《海州地名》张大强,海州文史资料第八辑。

《海州区志》方志出版社,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