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龙津书院山长田产序》
清邑向有龙津书院,问所谓膏火无有也。前任林、陈二公拨置田亩十石有奇,仅为司讲席者备薪水。余以癸酉承乏兹邑,念其修脯之薄,亦捐俸置田,以继二公之后。课文之余,询及田亩根据,佥曰:“司教向无簿籍交代。其中散佚者有之,抽匿者有之,日久益稽无从矣。”因以现在之田亩、租息,请余立簿以垂永久。余惟二公之雅意,并善诸生之言。乃将所存田产缘由,给立印薄二本:一存县房,一交司教,俾后人资考据焉。
虽然,此特滥觞焉尔。所望后来之司牧,有志之绅衿,源源相续,日新月盛。则延请有借,膏火有资,是则二公之志。即余继二公志也夫。
乾隆五十一年六月毂旦,知清流县事浙西俞峻书。
一田,坐落大横溪,小地名:夫人庙前枋头秧地竹子笈。佃人曾水养耕,米二石。
一田,大横溪,小地名:芜上高圹上。佃人曾行珍,米一石六斗。
一田,仓里赖坊,小地名:圳头过水田。佃人张增秀,纳租米一石五斗。
一田,仓里新村。佃人陈文献、文鳞,纳租米一石六斗。
一田,田源,小地名:公爷山下地基。*发元,递年纳租铜钱六百文。
一田,永里,牛角垅罗坡罗源楼。佃人杨之宁,纳米二石四斗。
一田,永里,奁马垅罗坡罗源楼。佃人聂佑行,纳米二石三斗五升。
一田.永里,雷坊罗家坑。佃人余子宁,纳米一石一斗。
一田,永里,老事乱石岭杨梅山。佃人曾船,纳米二石二斗。
一田,永里,大埠上里。佃人郑福养,纳米二斗。
一田,永里青溪。佃人周苟,纳米一石五斗。
一田,北里罗坑。佃人罗有仁,纳谷五担。
一田,保里东山,又名东山下坑边。佃人萧圣德、圣烈,纳谷一石八斗。
一田,永里,地名细坑*南岐新山。佃人张承先、余明祖,递年纳山茶油十斤。
一田,仓里攀龙磜。佃人邓××,载米二石,递年纳铜钱一千二百文。
张水藩读文:
《龙津书院山长田产序》
清流县向来有龙津书院,要说到供学习用的津贴没有的。前任林、陈俩位先生拨置田亩十石有余,仅仅是为主持讲席的人预备的薪水。我在癸酉年暂任这个县令,考虑到老师酬金的微薄,也就捐薪俸增置田亩,作为继二公之后做点贡献。在督促读书做文章之余,询问到田亩的凭据,全都说:“主持教书的一向来都没有官府文书交代。其中有的散失了,有的抽出藏匿了,时间久了更加无从考稽。”于是就以现在的田亩、租息,请我建立簿册以垂永久。我想二公的情意,以及支持生员说法。就将所存田产的缘由,给建立印薄二本:一本存县里库房,一本交主持教育的人,给后人提供考查的根据。
虽然,这只是发端而已。所希望的是后来的领导,有志的绅士,源源不断坚持,日新月盛发展。这样聘請有所凭借,求学的费用有来源,这就是二公的意愿。也就是我继承二公的意愿。
乾隆五十一年六月好日子知清流县事浙西俞峻书
一田,坐落大横溪,小地名:夫人庙前枋头秧地竹子笈。承租人曾水养耕,米二石。
一田,大横溪,小地名:芜上高圹上。承租人曾行珍,米一石六斗。
一田,仓里赖坊,小地名:圳头过水田。承租人张增秀,纳租米一石五斗。
一田,仓里新村。承租人陈文献、文鳞,纳租米一石六斗。
一田,田源,小地名:公爷山下地基。*发元,递年纳租铜钱六百文。
一田,永里,牛角垅罗坡罗源楼。承租人杨之宁,纳米二石四斗。
一田,永里,奁马垅罗坡罗源楼。承租人聂佑行,纳米二石三斗五升。
一田.永里,雷坊罗家坑。承租人余子宁,纳米一石一斗。
一田,永里,老事乱石岭杨梅山。承租人曾船,纳米二石二斗。
一田,永里,大埠上里。承租人郑福养,纳米二斗。
一田,永里青溪。承租人周苟,纳米一石五斗。
一田,北里罗坑。承租人罗有仁,纳谷五担。
一田,保里东山,又名东山下坑边。承租人萧圣德、圣烈,纳谷一石八斗。
一田,永里,地名细坑*南岐新山。承租人张承先、余明祖,递年纳山茶油十斤。
一田,仓里攀龙磜。佃人邓××,载米二石,递年纳铜钱一千二百文。
读后:
读清流道光县志(卷之五学校志《龙津书院山长田产序》)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山长就是书院的院长,山长田产就是院长薪水的专用地。龙津书院设于什么时间,没有看到具体记载,乾隆五十一年就存在好久了。前任林、陈俩位先生查不到是谁,包含“知清流县事浙西俞峻”在县志职官志里也遗漏了。
书院是宋代的地方教育组织。藏书、供祭和讲学是构成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之名始见于唐代,但发展于宋代。最初,书院为民办的学馆。原由富室、学者自行筹款,于山林僻静之处建学舍,或置学田收租,以充经费。后由朝廷赐敕额、书籍,并委派教官、调拨田亩和经费等,逐步变为半民半官性质的地方教育组织。
山长就是书院的院长,山长田产就是院长薪水的专用地。龙津书院设于什么时间,没有看到具体记载,乾隆五十一年就存在好久了。前任林、陈俩位先生查不到是谁,包含“知清流县事浙西俞峻”在县志职官志里也遗漏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